3月28日,黃山學院張振國教授應文法學院所邀,為中國語言文學學科師生做《<西游記>“六耳獼猴”意象的文化與心理學》的專題講座。

講座主要圍繞六耳獼猴的命名、六耳獼猴與人格陰影以及六耳獼猴的心理學啟示三個層面展開。張振國教授引經據典,指出“六耳獼猴”的文化淵源來自佛家的“六識”、“六根互用”以及“法不傳六耳”的思想。同時,在典籍中也可找到“六耳”的蹤跡,如:元代關漢卿雜劇《蝴蝶夢》、明代小說《金瓶梅》等文中都提到了“六耳”。
除此之外,他還用榮格的精神分析學去闡釋六耳獼猴與人格陰影。他指出,從心理學來說,“六耳獼猴”就是榮格所說的“陰影”投射的結果,真假美猴王之爭其實就是人格面具和陰影的戰爭。消滅“陰影”的同時,也消滅了人性格中最有活力的部分。“陰影”是人類動物性的體現,對待陰影,我們要承認人格的不完美,接納自己,以更加豁達地心態看待不完美的人和社會。
張振國教授知識淵博,旁征博引,不但考證出“六耳獼猴”這一意象的來源,而且從一個新的角度指明其象征意義,拓寬了研究文學作品的思路。

(文法學院 趙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