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理學院邀請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基礎物理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黨委書記施建青教授做客2019年第二期“明理講壇”,作了題為《教學成果的培育和申報》的專題報告。此次報告會由院長周國泉主持,我院全體教師聆聽了本次報告。

施建青教授從什么是教學成果,如何培育教學成果以及如何申報教學成果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首先介紹了教學成果獎的背景和發展歷程,并總結了教學成果的七個特性,即理論性、實踐性、先進性、創新性、獨特性、推廣性和輻射性。他指出,優秀教學成果的培育需要加強頂層設計:要有理念、有高度,不務虛、接地氣;要有舉措、有成效,不瑣碎,成系統;要有創新、有新意,不一般,是先進;要有影響、有輻射,不平凡,出亮點;同時必須注重教師和學生兩個層面的積累和成果的輻射推廣,并按照教學成果要求查漏補缺,不斷完善。他進一步指出,申報教學成果獎是回顧、總結和提煉的過程,成果的總結提煉要源于工作并高于工作,應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并就如何寫好申報書提出了十六字方針,即“凝練主題、理清主線、挖掘特色、突出成效”,最后還結合具體案例對教學成果獎申報書的標題擬定、成果簡介撰寫及創新特點凝練等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講解。
周國泉在總結講話中表示,施建青教授有著豐富的教學實踐和管理經驗,本次報告結合案例對教學成果的培育和申報進行了精彩生動、引人入勝的講解,內容全面,指導性強,令與會者受益匪淺,對推動理學院教學成果培育工作,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本科教育教育教學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主講人簡介】
施建青,教授,基礎物理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現任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黨委書記,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浙江省物理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等職。長期以來,一直從事大學物理教學工作,主編出版“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和浙江省重點教材等各類教材14部,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5項和二等獎2項,并獲浙江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入選浙江省“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理學院 徐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