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湘潭大學教授趙成林來我校為文法學院漢語言文學16級授課,圍繞“物-意-文“轉化的主題與學生進行交流。

趙教授認為寫作就是“物-意-文”的轉化過程,他以某學校招聘人員,要求應聘者撰寫公務公文的事例為引子,從“物-意-文”轉化、“物-意”的轉化、“意-文”轉化、錘煉途徑等四個方面展開了講解。
趙教授認為,要實現“物-意”的轉化,就必須要深刻認識、充分把握世界存在(寫作對象)。在談到如何做到”意-文“時,趙教授又用畫雞蛋的例子進行解釋,寫文章也一樣。把握好“意”并不能寫好文章,有時候寫出來的東西跟自己心里想的不一樣,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意-文”的轉化問題。通過不斷地練習,熟練運用語言文字,巧妙、具體地將要寫的東西表現出來,就能達到所寫即所想的效果。
同時,趙教授也指出了鍛煉的途徑:一、寫短句子。要走出認為“能寫=文采=華麗“的誤區。要達到目的,最好從短句子寫起,將長句改為短句,長此以往,效果顯著。二、以類相從。將相同內容放到一起,研究的分為一類,定性的分為一類。方便讀者理解接受,而且有利益理清思路,表達清晰。三、修改文章。與其寫三、四篇,不如認認真真改一篇文章,在修改中,逐漸掌握表達的技巧。
講座后,同學們紛紛表示,趙成林教授平實質樸的語言,不溫不火的風格內容給大家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其豐富翔實的內容對于引導同學們不斷探索寫作之路確有裨益。
(文法學院 趙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