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正式發布《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本年度,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41個、新增審批專業176個。
值得注意的是,從新增備案本科專業的高校數量看,新增數字經濟專業的高校有77所,成為新增備案專業中數量最多的專業。當數字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我國高校的數字經濟專業究竟學什么?目標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先看看浙江農林大學的相關專業目標。
今年,浙江農林大學獲批新增數字經濟(Digital Economy )(020109T)本科專業。截至目前,該校本科專業數達到63個,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重點專業12個,省級優勢專業7個,省級特色(含新興特色)專業9個。
獲批新增的數字經濟專業,將聚焦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建設中國特色農業強國的戰略需求,培養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既有扎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又熟悉農林業的發展規律與內在邏輯,能夠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和數量方法,適應數字經濟分析、管理和治理崗位要求,引領“三農”領域數字化轉型與數字化管理的復合交叉型人才。
該校老師告訴記者,在校期間,數字經濟專業的學生將系統學習數字經濟概論、數字貿易實務、數字金融與政策、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智慧農業、數字經濟創新與實訓、數字鄉村治理、數據庫原理與應用、農業大數據分析等課程。該專業的基本學制4年,彈性學制學習年限3-6年,學生畢業并符合相關條件授予經濟學學士學位。
在該校培養計劃中,數字經濟專業的畢業生,將具備數字經濟的基本理論知識,將數字經濟理論與“三農”工作實踐相結合,具備農業項目及農產品數字化運營能力,農村數字化治理與改革、涉農企業數字數據標準與數據安全分析、數字金融、數據挖掘、數字營銷、數字化供應鏈管理等工作的能力。能擁有創造性的思維方案和基于復合交叉學科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創意、創新和創業能力,并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能夠創造性地提出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前瞻性的數字化轉型方案與管理決策,數字農業數字鄉村發展規劃。
浙江農林大學數字經濟專業畢業生就業將包括三個方面:農業企業數字化運營管理,包括農業項目開發、生產、加工、物流到銷售等供應鏈各環節的數字化運營業務和專技崗位;數字鄉村治理與公共服務,包括與“三農”領域數字經濟相關的各級政府主管部門與企事業單位;涉農數字信息服務,主要在農業大數據中心、農村金融機構、農村數字產業部分就業,從事農業大數據分析、農村數字資產管理、農村金融服務、農產品電子商務、基層電子政務和農民信息化技術培訓等工作。
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745626 潮新聞:202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