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眼下正值陽光玫瑰葡萄銷售上市的季節,浙江省嘉興市綠江葡萄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朱屹峰正忙著四處奔走拓寬葡萄的銷路。
2022年8月,在嘉興市南湖區生態環境部門的牽頭下,朱屹峰帶領種植戶成功上市了第一批貼了碳標簽的低碳陽光玫瑰葡萄。在朱屹峰看來,轉向低碳是件好事,今年他決定把種植面積擴大到500畝。
產量擴大,就要考慮銷量的問題。“這么大批葡萄能不能賣出去呀?”“收入能增加多少呀?”面對種植戶的擔心和疑問,朱屹峰也有些憂心忡忡,如果這批葡萄銷量不好,那明年就沒有理由按照低碳標準種植大批量的葡萄了。畢竟理念超前,要能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效益才會被社會認可。但是,目前的低碳葡萄可能還做不到。
多種400畝可行嗎?
嘉興市葡萄種植面積大,其中尤以陽光玫瑰葡萄產量較大、經濟效益較高,市場認可度也較高。由于陽光玫瑰葡萄品種綜合性能更好,被認為是開發碳標簽的最佳試行品種。在朱屹峰的帶領下,今年綠江合作社擴大了種植規模,一共種了500多畝低碳陽光玫瑰葡萄。
從100畝擴大到500畝,是不是意味著貼了碳標簽的陽光玫瑰葡萄目前銷售前景廣闊?朱屹峰坦言,水果上貼碳標簽,理念超前,但在探索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困難。要讓低碳產品真正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種植端來說,種植戶多是年齡偏大的農戶,生產理念相對落后,不太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他們最關心的是產量和銷售額。
貼上陽光玫瑰標簽的葡萄每斤賣到25元一斤。“大家種的都是陽光玫瑰,多張標簽,每斤憑啥貴5塊錢,貴了賣不出去怎么辦?”“要控制打藥量、減少灌溉次數,葡萄生長中出了問題怎么辦?”種植初期,不少種植戶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疑問。
“符合碳標簽認證的葡萄,我們品控更嚴,主打精品路線,要求每畝地只能產出3000斤葡萄,這樣才能保證葡萄吸收足夠養分,品質也更穩定。但對于農戶來說,他們覺得產量達到5000斤,會賣出更高的價格。”朱屹峰告訴本報記者,產量降下來,附加值是否上得去,這是種植戶打心底里要算的一筆賬。
在銷售端,也同樣存在著認可接受度低的情況。如果你走進嘉興市的水果店或者超市,看不到也買不到貼了碳標簽的陽光玫瑰葡萄。
“之前產量少,基本是以團購的形式銷售出去。一些經濟效益好的企業購買后當作員工福利發放,目前貼了碳標簽的葡萄是不在市場流通的。”朱屹峰告訴記者,低碳葡萄現在走的是小眾化路線,尤其是第一年試水階段,產量和銷量均較低,基本是特殊渠道銷售。
“今年擴大種植規模,也想真正試驗下低碳陽光玫瑰葡萄是否真的可以走下去,算是觀望期。如果今年的銷量不錯,市場打通情況良好,反響也不錯,明年會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否則,明年種植規模又會回到最初的100畝地。”朱屹峰進一步解釋道。
低碳葡萄能不能走向大眾消費?
一張小小的碳標簽背后承載了先進的生產理念、高科技的種植手段以及種植戶們凝聚的心血。低碳農產品不僅是生產過程低碳,也意味著產品品質更好、口感更好、安全性更強。
如何帶領合作社走好陽光玫瑰葡萄的低碳之路,讓朱屹峰倍感壓力。將葡萄賣出去就是成功的第一步,為此,最近他參加了江南文化葡萄節推廣低碳葡萄,頻繁出入水果批發市場、高端超市商談銷售事宜,并希望借助廣告、直播等多形式傳播手段,拓寬低碳葡萄的銷路。
“今年是關鍵試行期,關系到明年是否繼續種植及種植規模,所以今年要做到最好。我們在生產技術上做了進一步改進,從施肥、灌溉到包裝、運輸等各環節都更精細化。”朱屹峰說,“前期我們對種植戶也進行了培訓,嚴格限制施肥、滴灌次數,引導他們在種植中遵循低碳標準。”朱屹峰說。
“不只是陽光玫瑰品種,研發團隊正在開發浪漫紅顏、醉金香等新品種的碳標簽。”朱屹峰表示,不同品種的葡萄、同一個品種不同種植戶的碳足跡都不一樣。比如,團隊正仔細核算種植中肥料的種類和用量、最終畝均產量的高低等,爭取早日開發出更多品種的低碳葡萄標簽,更好地引導綠色農業、低碳農業發展。
如果未來低碳葡萄產量足夠大,會走向大眾嗎?
“3年—5年內不會。”朱屹峰坦言,“目前,普通大眾對低碳葡萄的接受度很低,大家不了解碳標簽是什么?作為一個普通消費者,更在意的是價格。即使低碳葡萄更安全、品質更穩定,每斤漲了5元錢,普通消費者買單時意愿并不強。”
打通市場銷售端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要選對目標人群。朱屹峰說:“江浙一帶是長三角經濟最活躍的地方,經濟條件稍好、理念超前的消費者還是愿意去嘗試更高品質的產品,我的目標就是先讓低碳葡萄走進批發市場以及高端超市。”
未來,當一系列低碳農產品越來越普遍,碳標簽的理念被大多數消費者認可和接受之后,慢慢就可以走向普通消費者。對消費者來說,踐行低碳生活也有了更多選項。選擇具有碳標簽的商品,本身就是踐行低碳生活的一種方式。
農產品碳標簽為何再難也要推?
“雙碳”目標下,各行各業都在探索減碳途徑。相比工業,農業碳排放量的占比不算高,大眾對農業領域減碳的認識也不足。但隨著“雙碳”目標的逐步推進,農業本身還具有碳匯功能,農業碳減排必將發揮更大作用。
農產品碳標簽制度是農業減排的一條重要路徑,是農產品領域重要的碳信息披露工具。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低碳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懿祥在農產品碳標簽開發方面探索出不少成功案例,陽光玫瑰葡萄的碳標簽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完成的。
當時,南湖區生態環境部門想創新一些低碳舉措,考慮到朱屹峰在葡萄種植方面理念先進,易于接受新鮮事物,就主動牽線搭橋,促成了綠江合作社和王懿祥教授團隊的合作。王懿祥提出低碳葡萄賦能產業發展的想法并負責開發陽光玫瑰碳標簽。
“以農產品碳標識為依據,消費者可以知曉農產品在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的碳排放情況和固碳情況。很多發達國家披露碳信息的一項舉措,就是給商品貼上碳標簽。”王懿祥介紹,以低碳標志的農產品是發展的戰略機遇,以此能進一步深化發展集約化、高效的綠色農產品,構建起真正的低碳農業產業化運營模式。
同時,農產品碳標識也為農業部門碳資產管理提供信用背書,為后續農業碳匯交易和碳金融提供了基礎信息支撐。
以陽光玫瑰葡萄為例,王懿祥帶領團隊梳理了建園、農事管理、果穗套袋、采摘、包裝、運輸、廢棄物處理等過程,并對其中涉及的41個作業流程、72個原料投入及運輸等環節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進行建模核算,精準測算陽光玫瑰葡萄全生命周期內的“碳足跡”——每公斤葡萄會產生0.824千克二氧化碳,相當于日常家電大約一千瓦時電的碳排放量。
“具體來說,在施肥方面,從傳統的化肥改用有機肥,不僅減少了化肥用量、保護土壤,還提升了葡萄的口味;在灌溉方面,從以前的普灌到現在的滴灌或噴灌,實現灌溉尾水零排放,節約電費的同時減輕水環境污染;在包裝方面,以前的泡沫箱子易產生白色污染,現在改為塑料筐,可以重復利用,起到減碳作用。”團隊成員、浙江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高工張艷梅解釋道。
“目前來說,碳標簽制度還處于意識培養階段,其推廣需要其他制度加以配合,效果更好。比如,激勵制度,如果購買碳標簽的商品可以獲得積分獎勵以此兌換其他商品,相信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會大大增強。”王懿祥說,“未來有望通過碳標簽倒逼農業產業低碳轉型。設置碳標簽準入制度,有序推進碳足跡認證和開發工作,只有貼上碳標簽的產品才能上市銷售。發展到這個階段,真正完整的碳足跡體系就建立起來了。”
https://res.cenews.com.cn/h5/enews.html?content=39174&t=1695005715648 《中國環境報》202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