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2023年“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傳承人研修班在浙江農林大學開班。該研修班是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框架下,首次舉辦的面向茶相關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研修班。來自“中國傳統制茶技省藝及其相關習俗”涉及的15個省(區、市)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業務骨干、管理人員等參加研修。
去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本次研修班旨在搭建茶相關非遺項目的交流合作平臺,幫助相關項目的傳承人、從業者增強文化自信,拓展國際視野,提高履約能力,促進傳統技藝與現代市場及日常生活的融合,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修培訓期間,浙江農林大學將利用學校的學術和教學資源,幫助涉茶非遺項目的持有者、代表性傳承人、從業者等提高傳承人的理論水平、手工技藝能力、文化與藝術素養,增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
研修班為期16天,在課程設置方面將以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為目標,來自非遺、茶學、茶文化等領域的一線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將圍繞“茶非遺項目的保護實踐”“茶非遺的創造創新”“茶非遺助力經濟社會發展”三個主題,為研修班學員專題授課,通過理論講解、案例分析、實踐調研、互動討論等形式,幫助學員樹立“茶文化、茶科技、茶產業”融合發展的觀念,助推茶產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茶文化博大精深。我校的茶學與茶文化院是全球首家茶文化學院,我校的文化產業管理(茶文化)專業,是全國第一個本科性質的茶文化專業。”著名作家、茶人、浙江農林大學茶學與茶文化學院名譽院長王旭烽說,“我們一直致力于強化茶科技研發與茶文化發掘、發展和傳播,培養特色鮮明的‘現代茶人’,為我國茶文化與茶產業發展提供人才與科技支撐。我們希望通過加強涉茶類非遺傳承人的培訓,不斷提高非遺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為非遺保護事業和茶產業發展作出貢獻,也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記錄、傳承和傳播中國的茶文化。”
正在參加培訓的葉青青是潮州工夫茶藝非遺傳承人,也是浙江農林大學2015屆茶文化專業的畢業生。近年來,她一直從事非遺傳承工作,通過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完善教學方式和配套教輔材料,宣傳潮州工夫茶藝,開展潮州工夫茶藝公益課程。她表示,此次非遺傳承培訓班聚集了44個中國茶非遺項目,互動式教學與開放性課堂相結合,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了解到各項非遺技藝歷史發展和核心技巧,也可以學習到每項非遺技藝最新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果,受到的啟發將運用到今后的傳承工作中。
http://kjb.zjol.com.cn/html/2023-09/05/content_2836320.htm?div=-1 《科技金融時報》:20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