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浙江1750余萬農民兄弟永遠值得信賴的貼心人?
誰的腳步踏遍浙江最偏最遠的高山海島?
誰把群眾口中的“農博士”“財神爺”當作自己最珍貴的榮譽稱號?
正是科技特派員。
20年前,在習近平同志親自倡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浙江正式建立并在全省范圍實施了科技特派員制度,從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選派科技人員到農村擔任科技特派員。
20年來,我省共派出各級科技特派員3.9萬人次,推動農民增收63.5億元??萍继嘏蓡T制度在浙江廣袤的希望田野上生根、開花,結出了累累碩果,成為科技強農、人才興農的強大動力,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普遍歡迎。
習近平同志多次就科技特派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推動這項制度從省域層面上升為全國性的制度安排,展示了科技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中國式道路。
今年是浙江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2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給我省科技特派員代表的重要回信,對我省科技特派員工作成效給予充分肯定,傳遞著對浙江大地和浙江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著對浙江工作的關心重視和殷切期待,給廣大科技特派員帶來無限激勵。
二十載寒暑,我省科技特派員以智慧和汗水澆灌鄉野,以實干和擔當勇立潮頭:恰如此刻期待著又一場豐收的江南田野,風吹稻浪,一片飄香。
為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005年3月22日,習近平同志在下姜村考察調研時指出
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溪水潺潺,遠山含黛,橙紅的黃梔子果實掛滿枝頭。
過去是“土墻房、燒木炭、半年糧,有女莫嫁下姜郎”的小山村,如今一派“農家樂、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織來下姜”的景象。
下姜村從貧困村到鄉村振興領頭雁的精彩蝶變,離不開廣大科技特派員的突出貢獻。
2002年底,浙江完成了“百鄉扶貧攻堅計劃”,但農民人均純收入仍然偏低,全省還有361個鄉鎮農民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20萬人居住在浙西南山區的深山和高山上。
一個問題日益凸顯:農村科技力量不足,科技服務缺位,不少地方的農業經濟發展因此面臨瓶頸,基層農民對于農業技術非常渴求。如何解決這一難題?
向農村派出科技特派員,把滿足農民對科技的需求放在首位,踩準了破解“三農”難題的第一腳。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導推動浙江建立科技特派員制度。
根據習近平同志指示,2003年4月8日,來自省農科院、浙江大學、中國水稻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100名科技工作者,帶著“科技特派員”這個全新的光榮稱號踏上征程,前往100個欠發達鄉鎮蹲點工作。
不久后的4月24日,習近平同志到他的聯系點下姜村考察,村民們七嘴八舌,有說缺人才的,有說缺資金的,也有說缺技術的。
習近平同志詳細詢問情況,一起商量對策:“省里研究一下,給你們村派一個科技特派員來?!?/p>
派來的科技特派員正是省中藥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俞旭平。當時首批100名科技特派員出征儀式已經舉行過了,他成了那特殊的“第101個”。
俞旭平一到村里,就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根據下姜村的自然環境,幫助農民選擇適宜種植的中藥材品種。駐村第一個月,他讓農民種上500畝黃梔子。兩年后,靠著這片黃梔子,村民們的錢包鼓了。
2005年3月22日,習近平同志再次來到下姜村,提出要看黃梔子基地。了解到藥材種植每年能給每戶人家帶來4000多元的收入后,習近平同志拍拍俞旭平的肩膀:“做得好!你有功??!”
習近平同志對省里隨行的同志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不斷完善特派員、指導員制度,真正做到重心下移?!?/p>
2005年,浙江作出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部署,向全省1279個鄉鎮全部派遣科技特派員,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全省“鄉鄉都有科技特派員”。
(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2006年9月8日,習近平同志作出批示:“要認真貫徹全國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抓好,建立長效機制,加強領導,總結經驗,及時完善,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的積極作用。適時可對優秀的科技特派員進行表彰?!?/p>
浙江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的指示精神,每五年總結表彰、每兩年通報表揚一批科技特派員先進個人和集體,并在“鄉鄉都有特派員”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團隊特派員和法人特派員制度。按照1個團隊科技特派員服務1個特色主導產業的思路,通過組建專業結構合理、技術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跨學科團隊,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全程科技服務。按照1家法人科技特派員服務1個縣域經濟發展的思路,支持高校院所事業法人利用其人才、項目、成果等創新資源,與縣域經濟開展結對共建并提供全方位、全鏈條服務。
在習近平同志親自關心指導下,浙江科技特派員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走在了全國前列。
2019年10月21日,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總結會議在北京召開。浙江省作為唯一省級代表在會上作交流發言。
當前,浙江科技特派員又扛起服務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新使命。在科技特派員制度走深走實的嶄新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激勵著我省廣大科技特派員秉持初心,扎根基層,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國、邁向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撐。
創造鄉村巨變的奇跡
“把成績寫在大地上”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勉勵受表彰的農業專家
20年來,浙江始終牢記囑托,不斷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緊緊圍繞服務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這一遞進式戰略使命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這一創舉在浙江彰顯出歷久彌新的旺盛生命力和創造力。
以奮斗之志決勝脫貧攻堅。從首批科技特派員踏上征程開始,科技扶貧這個首要而急切的任務就深深印刻在每一個科技特派員心里。派駐地大多地處偏遠、交通閉塞。鄉親們起初對新品種新技術心有顧慮、不敢嘗試??萍继嘏蓡T就手把手帶著農民干、做給農民看。
省科技特派員蔣海瑛清晰地記得,自己帶著生活用品,“火車轉大巴、大巴轉中巴”,兜兜轉轉4小時才抵達派駐地——大山中的金華市婺城區莘畈鄉。5年下來,他手把手帶領當地農民開辟藥食試驗基地,贏得了百姓信任。如今莘畈鄉80%的村都種植了藥食兩用藥材。
2015年,浙江26個欠發達縣全部一次性“摘帽”,率先在全國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科技特派員發揮了重要作用。浙江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團隊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科技特派員團隊。
以拳拳之心筑起忠誠擔當。在浙江農林大學,每一任科技特派員下鄉前,都要學習一位科技特派員的事跡——2003年12月31日,32歲的邵志鵬博士在帶領村民赴景寧學習竹筍加工技術回程途中遭遇車禍,不幸殉職。
在他服務過的溫州市泰順縣黃橋鄉,至今仍種著一片“邵博林”。如同邵博士扎根山區,一片片樹林在他工作過的地方隨風搖曳,寄托著村民的思念和敬意。
邵志鵬的事跡在浙江省科技特派員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與邵志鵬同批下派的13名省科技特派員,原本2004年4月便已結束使命,可以告別山區回到省城,但因受邵博士精神的感召,其中6名特派員向組織遞交了延長掛職時間的申請。
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志愿成為科技特派員的人數超過需求的1.5倍,省級科技特派員中省部屬高校、科研院所成為主要來源,其中高級職稱人員達70%以上。
以創新之志書寫共富答卷。2021年,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大使命。讓浙江的鄉親們錢包更鼓、日子更富,成為科技特派員義不容辭的新任務。
食用菌團隊科技特派員與武義縣科技局下屬食用菌技術服務部門共同創辦企業,建成香菇菌棒工廠化生產線,建立了企業負責菌棒品種研發、工廠化立體生產和市場銷售,農戶負責出菇管理的運營機制,如今,這里實現畝均產值100萬元,帶動農民增收每畝15萬元一年。在樂清和義烏,科技特派員幫助企業攻克了鐵皮石斛人工繁育等技術難題,開發保健美容系列產品,打造百億級鐵皮石斛全產業鏈,讓小小石斛成為致富仙草。
據對科技特派員重點服務的山區26縣統計,2022年,山區26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07元,較2015年增長85.1%。一位位科技特派員扎根農村的身影,為浙江加快實現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支撐,也使基層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20年來,科技特派員在浙江創造了一個個山鄉巨變的非凡奇跡,特別是在激發農村創新創業活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通道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推動浙江鄉村振興作出重要貢獻。
當前,浙江在仙居縣、平陽縣、縉云縣試點科技特派團工作,為山區縣“一縣一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紅利進一步向更多領域輻射拓展。
把“金名片”擦得更亮
“要堅持把科技特派員制度作為科技創新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進一步抓實抓好”
——2019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周年作出重要指示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浙江怎樣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走深走實,或許可以從一個“爭破頭”的故事說起。
2022年,浙江計劃向山區26縣增派省派個人科技特派員100名,報名人數卻超過420名。選任結束后,還有大量報名的人員強烈要求加入。
有情懷、有經驗、有能力的科技人才為何義無反顧奔赴農村?
省科技特派員、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沈希宏說:“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大家都有獲得感?!?/p>
浙江鼓勵引導科技特派員探索建立利益共同體——支持科技特派員攜技術、項目、成果、資金到派駐地領辦創辦新型農業經營實體,或以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入股、資金入股、技術服務等形式,與服務對象結成“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同時,強化政策引導,浙江在科技特派員下派期間行政關系、職務、待遇等保持不變,工資、獎金、福利從優,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解決科技特派員后顧之憂。大家都說,科技特派員越做越有感情。
從“實踐探索”到“普遍共識”。浙江不斷感悟科技特派員制度所蘊含的戰略思維、為民情懷、創新理念、系統方法、務實作風,把“金名片”擦得更亮。
服務模式如何再升級?面對科技支撐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新任務,科技特派員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改革重塑。聚焦鄉村振興新需求,順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農業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趨勢,浙江正推動科技特派員專業領域從農業領域向制造業、電子商務、規劃設計、法律金融、文化衛生等領域拓展,推動科技特派員服務區域由加快發展地區向全省域拓展,讓科技特派員制度紅利惠及更多群眾,為地方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動能。同時推進科技特派團試點、法人科技特派員服務等,發揮組團效應,把優質創新資源集聚起來,與縣域經濟開展結對共建并提供全方位、全鏈條服務。
制度優勢如何再深化?科技特派員肩負不平凡使命,理應獲得不斷創新的制度供給。當前,浙江正著力優化多元化創新選派模式:完善“政府搭臺、主體唱戲”的科技特派員“政府派”模式,引導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探索以社會組織和團體為主體、自主開展社會公益服務的科技特派員“社會派”模式;鼓勵行業協會、學會、國有企業等積極參與科技特派員工作;建立企業自主發榜、科研人員自愿揭榜的科技特派員“市場派”模式,支持科技服務型企業、高校、科研院所面向企業技術需求開展產學研合作。
秋風徐來稻花香。行走之江大地,處處洋溢著為民為農的激情,處處活躍著躬耕田野的身影??萍继嘏蓡T制度在浙江不斷走深走實,必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煥發出更為強大的生命力,讓“科技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開得更加絢爛。
http://zjrb.zjol.com.cn/html/2023-08/23/content_3673558.htm?div=-1 《浙江日報》:202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