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全球加強合作,尤其是發達國家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因為他們在歷史上向大氣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8月16日至17日,“PACE2023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理論與政策國際研討會”在浙江農林大學舉行。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前副主席、2021年藍色星球大獎獲獎者莫漢?穆納辛格應邀作題為《碳中和與可持續發展的平衡包容性綠色增長路徑》的主旨報告。

本次大會由環球中國環境專家協會(PACE)與浙江省新型重點專業智庫——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共同主辦,報告中,莫漢?穆納辛格贊揚了中國過去幾十年沿著平衡包容性綠色增長道路取得的進步。
研討會期間,來自國內外生態文明領域的全球知名專家圍繞碳中和經濟學等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構建、綠色低碳發展的體制改革和和制度創新、綠色低碳發展的政府管制機制與政策、綠色低碳發展的市場激勵機制與政策、綠色低碳發展的實踐模式和基本經驗、碳達峰碳中和行動中的科技政策創新、綠色低碳發展的域內外法律制度以及其它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實踐、經驗與教訓等議題進行學術交流。來自國內外從事綠色低碳發展、生態文明以及相關領域研究實踐的專家學者、高校師生近2萬人次通過線上線下等形式參加會議。

現場,瑞典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瑞典哥德堡大學教授陳德亮作題為《能源、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主旨報告,康奈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趙金華教授作了題為《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地下水治理》的主旨報告。此外,社團法人中華財經發展協會理事長黃宗煌、美國華盛頓大學倪金蘭教授、GIC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里克·吉爾摩、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古德丹教授、瑞典科學院生態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安妮-蘇菲·克里萍教授等生態文明領域國內外知名專家作主旨報告……
環球中國環境專家協會理事長胡濤認為,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取得了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顯著的成效,中國的水污染、空氣污染治理的速度遠遠快于發達國家。他希望與會學者對中國不同于歐美發達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展開研討,增強對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和道路自信。
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沈滿洪在主持會議時指出,舉辦綠色低碳發展理論與政策國際研討會,旨在通過國際學術交流,呈現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新成果,讓中國的聲音成為世界的共識,進一步推動中國綠色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的創新,推進“十四五”時期的綠色低碳體制改革,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
https://tianmunews.com/news.html?id=2554197 潮新聞:202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