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農業,實踐鑄就真知。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長才干、強本領、得真知,6月22日至8月14日,浙江農林大學“厚植生態底色,推動綠色發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新疆阿克蘇地區考察當地棗樹害蟲危害及防治情況,并幫助當地農民進行害蟲防治工作。

體驗傳統防治,探討治理新可能
6月25日,團隊與當地政府對接,找到需要農業技術支持的農戶進行溝通,征得許可后隨農民進入田地中噴施農藥。通過實地考察、親身體驗、交流探討后,團隊發現這種傳統的防治方式有諸多缺點,如操作不夠簡便安全、易受天氣因素限制、易產生農藥殘留污染等。
臨近傍晚風力漸大,大風會導致農藥噴霧飄散在空氣中四散,極易吸入體內并對身體產生刺激,也無法起到防治效果,團隊成員將車內的剩余農藥清理掉,無奈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阿克蘇地區的天氣瞬息萬變,大風、冰雹、雷電等災害性天氣時有發生。這段體驗讓團隊深刻意識到農業綠色防控技術的重要性。

深種綠色理念,普及防控新思路
6月27日,實踐團對當地果樹種植情況及田地管理情況進行深入考察,在請教鄧建宇老師后,擬定防治方案,趕在當地桃小食心蟲、梨小食心蟲兩種害蟲的發蛾高峰期前,搭配鄧老師改良的性誘劑誘芯懸掛三角形害蟲誘捕器,同時在喀什托格拉克村、巴格宛村、巴扎村、央買力村等地香梨園、蘋果園也進行定點懸掛、定期勘察以檢測害蟲危害情況。
經過一個月的持續調查,發現觀測果園中兩種害蟲皆有大量為害,新型改良誘芯搭配三角形誘捕器誘蟲效果極佳,累計誘殺蟲量高達5000余頭,其中棗園以桃小食心蟲危害最為嚴重。在調查過程中遇到正在勞作的棗園主,即便語言不通,團隊仍在園主大叔一聲聲熱情的“阿達西”中,被新疆人民的熱情感染。后續聽朋友們說園主大叔當時想邀請團隊去他家做客,雖然因不能赴約感到些許遺憾,但這份熱情也為團隊后續的實踐中帶來莫大的鼓勵,也讓團隊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科研成果服務于民的重要意義。

此次社會實踐團隊在鄧建宇老師的指導下,親身歷練,實地考察,以知為瓦,以行搭橋,深入學習了解各類果樹的養護技術,在實地探索中拓展理論知識,并將理論知識靈活運用到田間害蟲防治工作中,幫助農戶解決生產勞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在調查過程中,隊員們每周對實踐工作進行復盤總結,根據田間調查情況不斷調整防治方案,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深耕細作,與天奪時,人勤春早,惟愿秋豐,每一粒果實都來之不易,而害蟲的泛濫卻能在極短時間內摧毀農民一整年甚至多年的勞動成果。實踐團深刻意識到,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斷探索成本低、效果優、操作易的病蟲害防治方法刻不容緩。

棗園園主吐爾遜買買提大叔在感謝信中表示:“這兩年來蟲子特別多,棗子和梨子都壞了很多。感謝你們免費幫我們抓蟲子,讓我們不用花錢買農藥和花時間打農藥。你們是我們永遠的朋友,歡迎你們以后再來紅旗鎮做客。”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349584157389818264&item_id=10349584157389818264&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強國號:202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