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特培員白巖(黃衣)在開展科技服務。新華網發
早晨7點不到,杭州市淳安縣楓樹嶺鎮下姜村的三葉青栽培基地里,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白巖副教授已經在這里等候了。幾位約好的農民一到基地,就跟著白巖學習高溫情況下管護三葉青的技術。

科技特派員白巖(左一)與浙江農林大學校長沈希(右一)在交流科技服務工作。新華網發
白巖是浙江農林大學中藥學科的專家,2020年開始擔任大下姜的科技特派員——2019年6月,淳安縣按照“跳出下姜、發展下姜”的思路,在不打破行政區劃的前提下,以下姜村為龍頭,整合周邊20多個村,成立了“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在她的技術支持下,當地現已培育三葉青優質種苗50萬株,篩選高產抗凍株系4個,新建種植示范區150畝,對于幫助農戶增產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

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在田間地頭開展服務。新華網發(資料圖)
浙江農林大學社會合作處處長劉興泉介紹,從2020年開始,浙江農林大學選派了一批科技特派員到大下姜開展技術服務,成立了水果、香榧領域2個專家工作站,建立了6個專家博士工作站。“學校自2020年5月幫扶大下姜以來,構建起‘鄉村振興智囊團+省級科技特派員+市級科技特派員+團隊科技特派員’的服務模式,聘任20多名不同專業特長的專家教授擔任科技特派員。”白巖就是其中一位。

科技特派員喻衛武(左三藍短袖)在開展科技服務。新華網發
和白巖一樣,科技特派員喻衛武教授這幾年也一心撲在服務大下姜的香榧產業中。經過幾年的努力,當地香榧畝產由原先的不到300斤增加到800斤左右,大大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此外,他還指導當地百姓引進香榧新品種3個、推廣新技術5項,新發展香榧造林面積500畝,建立示范基地400余畝,開發開口香榧籽、脫衣香榧仁新產品2個……

科技特派員徐凱(握著剪刀者)專家在開展科技服務。新華網發
針對大下姜水果產業發展中的困境,科技特派員徐凱教授先后30余次到當地開展獼猴桃、葡萄、草莓、火龍果等果樹栽培技術服務,幫助當地果農引進并免費提供20余種1000余株優良品種,義務開展生態輕簡化高效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肥水智慧化精準管理等技術培訓。

科技特派員趙阿勇(右二)專家在大下姜開展科技服務。新華網發
科技特派員趙阿勇教授針對當地生態肉雞養殖中寄生蟲病引起的死亡率高等問題,通過改善動物體質、腸道健康調理等技術措施,建立了高效的免疫健康養殖技術體系。

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在田間地頭開展服務。新華網發(資料圖)
截至目前,浙江農林大學共組織逾300人次的科技特派員到大下姜,特派員們通過手把手傳授技術、實地解決難題、開展技術講座等方式,使當地的中藥材、香榧、高粱等產業從無到有、從點到面、從弱到強,得到快速發展。

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在田間地頭開展服務。新華網發(資料圖)
“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特派員特別用心用情,老百姓一個電話,他們就趕過來進行技術指導,往往連交通費都自掏腰包,讓我們很多老百姓很感動。”楓樹嶺鎮黨委委員趙紅香說。
浙江農林大學校長沈希表示,作為省屬重點建設農林類高校,學校始終牢記囑托,深耕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了一大批科技特派員助力三農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取得了累累碩果。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f8892fc279f1ea27a7f1569c3e238e0c×tamp=73259 新華網:202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