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7月14日電 (謝盼盼 陳勝偉)“作為學校的160支特派員服務團隊之一,我們暑假期間將深入湖州市長興縣水口鄉,實地考察當地農旅發展現狀。”7月14日,浙江農林大學學生通訊社文化特派員服務團隊正式啟程,成員們將利用暑假時間開展調研實踐,努力把科技和文化“播種”在鄉村振興大地上。
今年是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20周年,該制度在浙江得到全省域系統廣泛深入的實踐。20年來,一代代特派員賡續接力、扎根鄉村,一批批“茶教授”“竹博士”“香榧研究員”,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催生出一個個“茶葉村”“竹子鄉”“香榧鎮”,讓鄉村活力迸發……

浙江農林大學自2003年開始選派科技特派員,他們穿上白大褂可以在實驗室里做研究,脫下白大褂可以走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增產增收,為服務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今年暑假,為更好地發揮特派員在服務社會、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浙江農林大學成立了由科技特派員導師、文化特派員導師帶領指導的160支特派員服務團隊,其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60支,文化特派員服務團隊100支。
暑假期間,本碩博學生跟隨導師在實踐中深入田間地頭,服務鄉村發展。帶隊老師既要當好科技特派員,也要帶領學生們積極投身科技志愿服務事業;參與的學生們將利用暑期時間,走到基層去,在田間地頭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
“不同于普通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浙江農林大學特派員服務團隊更加側重于投身農村一線開展實實在在的科技、文化志愿服務,為鄉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改善、農民科普素養提升等付出智慧和努力,推動鄉村振興。”浙江農林大學團委書記魏玲玲說。
她說,今年學校共派出160支師生團,他們把課堂學習和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希望特派員師生團志愿者服務隊成員能夠深入鄉村一線,開展科技與文化交融的服務。

“特派員服務團隊對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提升教師科研和社會服務水平、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作用。”浙江農林大學校長沈希表示,浙江農林大學一直是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堅定踐行者,打造了“一根科技竹、兩顆富民果、三幅美麗圖、百名科技特派員”的“浙農林大模式”。學校組織特派員服務團隊,由導師帶著學生利用暑假開展實踐服務,深入鄉村厚植愛農情懷、練就興農本領,這是科技特派員制度與人才培養相結合的重要舉措,也是科技特派員制度內涵的再提升、外延的再拓展。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3/07-14/10043291.shtml 中國新聞社:2023.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