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杭州西湖五一游客量居全國景區首位的新聞沖上熱搜。人潮涌動的熱鬧之下,人們不免好奇:江南憶,為何最憶是杭州?
在五一小長假的最后一天,我們找到了一份近50萬字的答案——3日下午,著名作家王旭烽新著《杭州傳:住在天堂》,在杭州新華書店慶春路購書中心舉行新書首發式。
《杭州傳:住在天堂》是由中國外文局實施的“絲路百城傳”大型城市傳記項目中的重要讀本,這也讓杭州在世界第一套、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套大型城市傳記叢書中留下閃亮印記。用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絲路百城傳”叢書編委會常務副主任陸彩榮話來說,作為“絲路百城傳”叢書中極有分量的作品,《杭州傳:住在天堂》以完整均衡的結構、簡潔通達的敘事為城市傳記寫作樹立了新的范本。
如何為一座已經2200多歲、歷經風云跌宕、歷史資料浩如煙海的千古名城寫傳?這個看起來非常艱巨的任務,也是首發式現場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這部作品并非一氣呵成。其中的內容,說是寫了幾十年也不為過。”王旭烽說,從小居住在杭州西湖畔的她,對于這片湖山有著深情和依戀。過去幾十年里,王旭烽已用多部文學作品和獨特筆力構建起文化西湖。她寫的《茶人三部曲》、《西湖十景》、《望江南》等等,都是杭州市民耳熟能詳的文學作品。而點滴的積累,也成為《杭州傳:住在天堂》寫作時的基石。
可縱然是作家里寫杭州最多的王旭烽,也一度被“卡脖子”:杭州作為古都,是中國文化符號的重要承載之地,它的迷人深邃悲愴與喜悅,遠遠尚有著顯現、深挖、詮釋和提升的空間。但要在幾十萬字的書里濃縮杭州數千年精髓,還要寫出神韻、氣度和可讀性,太難了。
最終,王旭烽沒有過多關注杭州在中華大格局坐標中的政治經濟文化定位,而是選擇以歷史長河為頭尾,朝代順序為章節,重大事件為契機,重要人物為抓手,盡量以簡潔易懂的文字敘寫出杭州的古往今來。這從《杭州傳:住在天堂》的各章節標題里也可見一斑。例如,第二章“秦漢天雖高 皇帝亦不遠”中的第一個小標題就是“首下江南的皇帝是他”,鮮為人知的秦始皇下江南在王旭烽筆下娓娓道來。隋唐朝時期的尚不發達的杭州,也在《杭州傳:住在天堂》里生動起來:開鑿大運河、被貶官至杭州的白居易為西湖筑堤……
“大家看完書會發現,自然和人文并重,柴米油鹽醬醋茶和琴棋書畫融合的杭州獨特之美,其實在數千年前就已經形成。而這也正是杭州從一個大海灣到山中小縣、江干大郡、王朝首都,最終以省會城市、宜居的人間天堂定型發展背后的基因和密碼。”王旭烽的現場安利也讓現場自發響起掌聲。
值得一提的是,新書首發現場還來了一位93歲的嘉賓——王旭烽的母親黃崎。將從未出席過自己新書發布會的母親邀請到現場,王旭烽有自己的用意,“這本書最難寫的部分其實是現代史部分,作為剛剛發生的歷史,史料非常多并需要一一去考證。我的父母就是軍人,杭州解放前后的事情,不少我都是向母親請教而來”。
據悉,《杭州傳:住在天堂》英文版正在翻譯中,即將于近期出版。
潮新聞+
“絲路百城傳”是融通中外、連接古今的出版工程,更是守正創新、勇毅前行的文明工程。
2017年,為了深入傳播“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中國外文局結合自身實際,集聚多方資源,在有關方面大力支持下啟動實施了“絲路百城傳”大型城市傳記項目。這個項目由新星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共同參與,所出版的圖書聚焦“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內外名城,旨在以史學精神、文學筆法記述這些城市,深入解讀城市性格,生動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文化底蘊,以多語種文字向世界呈現這些如珍珠般鑲嵌在絲路沿線的城市的風采與精神,以此增進中外民心相通,促進絲路國家和地區間的相互了解,推動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
作為世界第一套、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套大型城市傳記叢書,“絲路百城傳”叢書是中國及至全球出版界直接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項重大文化工程,也是用圖書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實踐。經過6年的發展,“絲路百城傳”叢書不僅填補了國際出版領域的一項空白,還推動了城市傳記創作發展,深化了對城市的研究與認知,加強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版文化交流。目前,這套叢書已經出版包括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意大利、阿根廷、烏茲別克斯坦、巴拿馬等國家的中外城市傳記50余種(含中外文版),影響力正在不斷擴大。
https://tianmunews.com/news.html?id=2461393潮新聞: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