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浙江農林大學環境資源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191班的本科生陳可懿收到讓她驚喜的“新年紅包”。去年,陳可懿在TOP期刊發表了一篇題為《赤子愛勝蚓對環境相關濃度聚丙烯和聚乙烯微塑料污染土壤的轉錄組學和代謝響應》的高水平論文,根據浙江農林大學學生素質獎勵辦法等有關規定,學校結合她在科研方面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果,決定給她頒發10000元的學生素質獎金。
和陳可懿一樣,根據浙江農林大學剛剛下發的《關于公布2022年度學生素質獎勵情況的通知》,該校2022年度有超過3400多人次的學生在各類學術創新和綜合素質方面取得成果,累計獲得總額達到244.73萬元人民幣的獎勵。這些成果包括申請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發布高層次論文、獲得高層次科研項目、參加學科競賽并獲獎、參加各類創新活動并獲得成果、獲得政府各類榮譽等。
浙江農林大學的本科生素質獎勵,更側重于重獎發表高層次論文、獲得各類發明專利等原創性的成果。在2022年獲得創新獎勵的學生中,有98名本科生在高級別刊物發表了學術論文,116人獲得發明專利等各類知識產權。按照學校相關獎勵規定,論文的作者都可以獲得500~10000元不等的現金獎勵,知識產權擁有者可以獲得300~8000元不等的現金獎勵。此外,論文作者還可以憑借相應的論文申請創新學分獎勵,部分被SCI、EI收錄或者發表在一級期刊、核心期刊的論文,經過論文作者申請和專家評審后,還可以用于代替畢業論文。
“科研創新能力是大學生重要的能力之一,本科學生取得高層次創新成果,是一流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對本科生獲得的高層次研究成果進行獎勵,對于其他同學從事科學研究也有積極的激勵和促進作用。目前,我校很多本科生在校期間都有參與到各種形式的科研活動中的經歷,未來我們將積極鼓勵更多學生在校期間都能參與科研活動。”對于重獎本科生科研創新成果,浙江農林大學教務處處長郭建忠教授說。
近年來,浙江農林大學通過推進院長主管本科教學、學科專業一體化等舉措,不斷強化本科教學中心地位。為鼓勵本科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解決學生開展科研缺少經費、沒有實驗室、沒有老師指導等方面的問題,浙江農林大學先后出臺了設立本科學生科研創新基金、開放實驗室項目、科研成果獎勵創新學分、優秀論文代替畢業論文等一系列政策,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創新活動。
據不完全統計,浙江農林大學每年設立的各種鼓勵創新創業的活動經費總額超過500萬元,如學生申請科研項目、創業項目可獲得1500元至20000元不等的經費資助;學生公開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或者創業取得成果,也可以獲得500元到10000元的獎勵;學生還可以憑創新創業成果獲得學分獎勵等;學生通過發表論文和創新創業活動,還可以替代畢業設計(論文)。截止目前,該校已經先后有60多名畢業生成功申請用創新創業成果代替畢業論文。
發表學術論文、獲得發明專利能夠獲得學校重獎固然高興,但是很多本科生更看重的是,學校通過鼓勵學生參與科研創新,培養了學生開展學術研究工作的科學態度。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考取了中國農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的陳佳敏,曾經是浙江農林大學園藝專業的一名普通本科生。她本科期間就跟著導師做科研,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增強了自己的學術素養。陳佳敏說:“本科生能夠參與科研創新,要感謝學校給予我們科研經費支持以及科研成果獎勵,而且學校還通過選派導師、給予政策等形式,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科學研究氛圍。在學校的鼓勵下,我們學校不少本學生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大家感觸最深的,還是通過參加科研活動樹立了嚴謹的學術態度,培養了自己的創新意識。”
郭建忠表示,鼓勵本科生開展科研活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嚴謹求實的科研態度,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提升畢業論文質量。他說:“近幾年來,我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培養,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希望學生能夠更好地成長成才。通過積極鼓勵本科生開展科研活動,他們的科研成果不斷涌現,也為大四寫畢業論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對提升本科生的畢業論文質量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浙江農林大學一直十分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出臺鼓勵學生創新政策、對學生創新成果進行獎勵和支持,是學校鼓勵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我們希望通過持續努力,營造更加良好的學術創新氛圍,積極引導廣大本科生參與科研創新,進而提升本科人才培養的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浙江農林大學副校長沈月琴教授說。
http://k.sina.com.cn/article_1700720163_655eee23020018ffs.html 《錢江晚報》:2023.1.3